新闻背后的故事

Stories behind the News

媒丽风景线 | 谷伊宁:38载深耕医疗健康报道领域,一辈子都在做喜欢的事

2025-02-11

作者:

岁月芳华,伊路有宁;人生新篇、快乐伴宁;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前不久,集团妇儿驿站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温暖活动,潮新闻健康中心的小伙伴们,为谷伊宁老师举办了一场荣休仪式:鲜花、气球围绕,还有一起奋斗过的同事、老朋友们欢聚一堂,为谷老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媒体人里最懂医疗的,医疗领域里最懂传播的”、“能量满满的好奇宝宝”、“浙报集团卓越人物”、“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在谷伊宁身上,有着如此多重磅的标签,每一个背后都是一段深厚积累的时光,她的职业生涯也见证了传统媒体变革的阵痛与重生,更亲历了新时代融媒体巨变的浪潮。而她,始终以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勇敢地站在时代变迁的最前沿。

一路走来,芬芳相伴,满眼皆是美好。

今天,浙报大家庭也请来和谷老师并肩奋斗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谷老师的故事:这位38载职业生涯一直深耕医疗健康报道领域的资深媒体人,是如何将工作玩出各种花样,内容、运营两手抓,既做媒体人,也做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又是如何通过互为赋能将媒体与浙江省内大医院的关系链接得如此紧密,并带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团队。

初入报社时的青涩、采访各位大佬时的谈笑风生、组织活动时的气场全开……荣休仪式上的视频短片,仿若时空穿越,深情回顾了谷老师的职场生涯,她在大院里成长,也见证了媒体的变革。

回看视频,谷伊宁说,“感谢小伙伴们的温暖记录和褒奖,并非是我有多大才能,我不过是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专家型记者


38载深耕医疗健康报道领域


谷伊宁的父亲是浙报集团老报人,母亲从事医疗工作,她集合了父母工作的特点,成为一名医疗卫生线的记者,而且深潜其中乐此不疲。多年来,她作为《钱江晚报》生命版的统筹编辑,依靠积累的“广、深、强”的医卫知识与人脉,为潮新闻·钱江晚报医疗卫生报道赢得了声誉,时常被医疗专家戏称为“全科医生”,还被很多院长邀请“去医院门口开导医中心”。

2002年,她策划了“百位名医结对”活动,让近百位我省知名医学专家与多位著名企业家结成了对子;2012年,她与团队合作打造的健康品牌“钱报名医公开课”,汇集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全省100位名医名家传播医学科普知识。“钱报名医公开课”活动历时两年,成为晚报一个粉丝众多的品牌活动。这些“积累”与“重组”是对采访资源的二次“深耕”,不仅锤炼了她的采写编评与组织策划能力,更是全情投入的匠心体现。

谷伊宁的诸多高光时刻,皆来源于她对传媒事业的一腔热爱。2003年非典爆发,她最先搭建精准的公卫事件处置流程、核心专家采访网点,全然不顾被感染的风险,毅然踏上医疗卫生报道最前线:与专家走进三位非典患者家庭,揭开为期15天的生死救援内幕;代表浙江省唯一一家媒体,飞往北京参与非典国际会议,亲历非典重灾区灾情,为公众厘清扑朔迷离的病毒危害……她用自己的笔触、数篇独家新闻的权威解读,消减公众恐慌、粉碎谣言,在那段充满阴霾的时间里,她与医护一样,是“站在光里”的逆行英雄。

因非典与钟南山、沈华浩结下深厚的“战斗同袍”情谊后,钟老为钱江晚报写下“我最喜爱的报纸”,言语间相当认可、钦佩谷伊宁这位女记者巾帼不让须眉的专业和气派。而沈华浩与谷伊宁年龄相仿,日常工作更早已默契十足,成为彼此的深交挚友。一年多以后,两人因共同帮扶丽水一怪病男孩,从罕见病求医的追踪到临床发现新病种,以媒体的力量推动了医学的新发现。“胸闷变异性哮喘”因此在国际上得以命名,还被写入《内科学》教科书,为医学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探索“新闻+服务”

新媒体时代抢得先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纸媒的黄金时代渐渐远去,在许多同行还在犹豫、观望甚至抵触的时候,作为一名老记者,谷伊宁却在集团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大胆迈开脚步,积极探索“新闻+服务”模式,走上了新媒体“快车道”。

她带领新媒体团队瞄准并结盟拥有雄厚资源的浙江省医学会,率先在微博平台上建起“浙江微博医生”,给网友提供医疗、健康咨询,短时间内就坐拥5万余粉丝。2013 年,微信开始流行,她和团队成员抓住时机,开设微信公号“浙江名医馆”(后更名为“浙江大健康”),链接起名医专家和患者的桥梁,后台提问应接不暇,医学生们开始排班,“空中诊室”应运而生,谷伊宁手机通讯录里的姚克、沈华浩、贺晶等业内名医大咖开始陆续上线。短短两年,这个公号成了“百万粉丝”健康大号。2014年5月,在浙报集团新媒体创新大赛中,“浙江名医馆”夺得第一名,半年“融”资140万元,后来还被当时的浙报传媒“相中”,成立项目制公司,直接融合传播与服务功能,做出新产品。

在试水新媒体中尝到转型的甜头,谷伊宁牵头成立了“生命工作室”,将健康理念通过新媒体传播和产品最大化,探索会员制体系,定制中药枕周边,开始与钱报有礼公司整合营销。

自此,她不满足于做内容生产者,更想转型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既然手中有名医资源,为何不能成立一所媒体主导的虚拟医院?有了想法后,她着手调研、策划,联动技术单位共同开发 “名医在浙里”移动健康产品,集纳了10家公立大医院的最抢手名医的加号服务,以“智能导诊”“就医助手”把众多省市级医院的“导医中心”搬到了网上,主打“不用来回跑医院,足不出户问名医”的便捷问诊理念。

医学领域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但做产品却要持续细分,才能直达用户的痛点。谷伊宁很快意识到要深耕垂类项目,将目光聚焦到妇儿、眼健康等领域。

由此,“跟眼科医生交朋友”项目应运而生,诸多亮眼的可视化IP创下集团内时长最久、场景最丰富的直播纪录;栏目累计观看量超1075万,内容延伸至多家媒体平台,也曾斩获抖音热搜第一。

2021年,谷伊宁和她的团队在国内首创“视觉保卫战”行动,媒体领军形成跨范围的医疗联盟,衍生强内容属性的知识产品《眼科日历》,孵化培育全国首个医媒融合眼科平台“斑马鱼爱眼”。

2023年,媒体主导、全面升级,凝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云南、重庆、四川等地联盟医疗成员单位及200余位眼科专家的科普力量扩容智库,成立“爱眼科普全国公益联盟”,用浙江经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眼科项目连续两年入围全国融媒体创新经典案例奖,为媒体更好的生存之道提供经验参考。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姚克教授在谷老师荣休仪式的祝福视频中这么表达:“谷老师和我是多年好友,在她带领下,我们两个团队也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有谷老师的办公室


总会传来阵阵“魔性”的笑声


“100分女王”、“电影明星”、“乐观的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总是一往无前……这是浙报大院的多年老友们对她的评价。

“我是谷伊宁,我吃着蛋糕、抱着贵宾犬刷美剧,照样能保持20岁时的身材。11月8日,我会遇到大医院的院长和名医大咖。马云、吴晓波、医院的帅医生美小护会来跟我一起互动。我,就是这样的我,你是怎么样的呢?”犹记得多年前的记者节,花色西装配上深色小礼帽,她化身传媒界的“PRADA女王”,气场全开。集团直播“黄金档”,变成了谷伊宁“带货”专场,妥妥的初代网红“变形记”。

她总说,自己不过无意中采准了新媒体节奏,但她许多超前的理念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指引了一群年轻人。

她把管理比作自己搞家装,只有对每一个材料、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衔接的执行把握到位了,让小伙伴发挥所长、精准发力,才能出成果。大家有了困难,一顿讨论输出问题总能迎刃而解。小伙伴们都习惯于谷老师数条长语音的“轰炸”,却也能一起谈论哪位明星开演唱会、哪里的东西好吃。有谷老师的办公室,总会传来阵阵“魔性”的笑声。团队有了好成绩,她从不吝于夸奖,喜欢开“表扬大会”,一个个、毫无遗漏地夸奖大家。正是这样的理念,她的团队总是充满活力。

“我是个爱折腾的人,感恩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包容。”

荣休仪式定在了一个周四,谷伊宁直呼很赞,开心地说仪式完结还能无缝衔接晚上做版,因为这不仅仅是工作,也是她极其喜欢的事。

去南极看极光,去日本旅居,可能还会做策展人,谈起自己的退休时光,谷老师显然已经计划满满,但她直言做了半辈子健康,接下来重点工程是要管好自己的健康。

“人生优等生”谷老师,将怎样卷遍退休界?未来,我们一起期待。


(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