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的故事

Stories behind the News

如果,用一顿饭的时间放下手机,会发生什么?

2025-02-25

作者:

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智能手机已深深嵌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们对手机的依赖,也似乎越来越严重。如果,用一顿饭的时间放下手机,会发生什么?

策划,从一条留言开始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潮新闻·钱江晚报联合发起了一个特别策划——“放下手机,从年夜饭开始”。从年夜饭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切入,希望引发大家重新思考手机和生活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这一策划一经推出就不断发酵,引发了各方关注和响应。本期大家庭,一起来听听这场策划背后的故事——

作为最重要的一顿团圆饭,年夜饭承载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期许。然而,手机的泛娱乐化和过度使用却常常在这时让亲情交流大打折扣。难得聚在一起的家人各自盯着手机屏幕,刷短视频、回微信、玩游戏,本该热闹温馨的年夜饭氛围变得冷淡疏离,心不在焉。

如果我们用一顿饭的时间放下手机,会发生什么?

整个策划从一条留言开始。

1月9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收到了一条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大二学生吴济安的特殊留言:“突然发现,手机每天占据了自己太多时间。这个寒假,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下手机,认认真真陪陪父母,和他们一起做饭聊天、出门转转?”

钱江晚报予以头版整版报道,引发了各方关注和响应。

1月14日,正值浙江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也关注到了报道。他说,潮新闻·钱江晚报的报道和他这次带上省两会的提案之一不谋而合,“放下手机,让亲情回归,把年味还给春节,这是很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杭州知味观、楼外楼、新侨饭店、城中香格里拉等多家餐饮店家纷纷响应倡议,在餐厅醒目位置张贴倡议海报,还专门为活动定制了寓意美好的奖励;杭州钱塘区文明办、钱塘区餐饮协会在全区发起倡议,并逐步推广“无手机”场景,衢州市衢江区也向全区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发出倡议;杭州多所学校以布置特殊寒假作业的方式响应,让孩子们写一写“放下手机的那顿年夜饭,我们得到了什么”“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是怎么过年怎么吃年夜饭的”;杭州一家广告设计公司愿意免费设计年轻版的公益海报;浙江省文明办“文明过大年”倡议中同样提到,放下手机,过一个温馨陪伴年。

收获越来越多的共情和共鸣

报道得到了很多人的共情和共鸣。

“我们不是提倡完全抛弃手机,而是希望在手机和真实生活间构建一个平衡的状态,并找回那些曾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忽视的亲情与温度。”杭州市钱塘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说。

“家长放下手机、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杭州市星洲小学副校长朱广庆建议,家长们可以尝试设立周末无手机时段,和孩子一起阅读、散步,做一些亲子活动,去体验一种没有手机的生活状态。

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浙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文认为:“每一次放下手机,投入到与家人的互动中,都可以增加家庭关系的长期‘情感资本’积累。”

响应倡议的范围越来越广。

1月20日,扬子晚报、江淮晨报、宁波晚报、温州晚报、南湖晚报、南太湖号、金华晚报、衢州晚报、舟山晚报、台州晚报等长三角和浙江省内多家媒体,加入“放下手机,从年夜饭开始”公益行动,共同倡议更多人放下手机多陪伴。

与此同时,在潮新闻客户端社群圈子“钱报朋友圈”发起春节用户互动,邀请读者用文字和照片晒出那些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春节。春节前夕,精心设计的活动海报也出现在多家餐饮店的大厅排队等候区和餐桌立牌上。

知味观一位服务经理说,大家的参与感很强,每个包厢休息区的边桌上放了一只托盘,很多人都把手机短暂放到这里,像是一种仪式感,放下后,就好好享受一年一度难得的欢聚时光。

于是,在春节期间,“放下手机”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收到的互动反馈也越来越多,仅孩子们高质量的作文就有50多篇——


(稿件来源: